Bag om 談信仰話家常
●前言●
去年春季,在如願地將拙作《屬天與屬地生活隨筆》付梓之後,我停筆了好一陣子。今年隨著多種新冠病毒變種的日益猖獗,我更是鮮少提筆。自五月起我好像從臉書上消失了似的,只顧著欣賞朋友們所發佈的訊息與張貼的照片,自己卻沒有留下隻字片語。
最近我突然心血來潮,決定將手邊擱置已久的稿件,重新加以整理了大約十一萬字。同時請內人幫忙校閱,想在新的一年的元月初送稿,並希望能夠於春季付梓。
這些文稿記載了新冠疫情蔓延之前,在教會與家庭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取名時左思右想,我發覺文中所言仍多偏重於信仰與家常,於是就以《談信仰話家常》作為書名。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著重於談信仰,包括下列四章:敎會活動、教會肢體、主日學造就班,與神所默示的聖經。下卷則以話家常為主,分別是:蒙福的一家、基督徒與親友們的分享、讀書心得,以及美國境內之旅。
在談信仰的這一卷,我自覺拙口笨舌,不像摩西的哥哥亞倫那樣能言善道,也不像耶穌的門徒彼得那樣會傳福音。但感謝主賜給我這小小的寫作恩賜,使我可利用時間做點文字工作,分享給住在各地的親朋好友們。
此外,在話家常這一卷中,我定期與兒孫相聚,共度一年中的每一個節日和慶祝每一個人的生日,總覺得相處的時間很快流逝,以致無法將心中所思所想的充分表達出來,也只好以筆墨溝通。期盼他們日後能藉著翻譯器來閲讀,且理解為父對他們的心思意念。
不久前,在使者協會的出版事工網頁上曾經讀到過:
「⋯文字產品是可以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它的影響力可以是非常的長遠、廣泛且深入。」
伊犁在《愛上孤獨忘記寂寞》一書中,也以書名為題寫了一篇散文,其中有一段話頗值得深思。她寫道:
「發表一篇作品或出版一本書,並不代表一位作者的成就,只不過是長在他心靈的樹又開花了,讓喜愛它的人去觀賞。」
如上所述,我至今出版的三本書(包括其中一本的修訂版)和此次所整理的稿件,的確沒受到任何時間的限制,它們涵蓋了我數十年的信仰與生活,也同時被居住在美國、臺灣、韓國,以及日本等幾個國家的親友們看過。當然,我並未奢望它們會代表我的什麼成就,只希望藉此能與更多的讀者們分享與共勉。
鄒積國,山東省福山縣人。國立臺灣大學化工系畢業,並且榮獲美國紐約大學工學院碩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師學位,和沃倫國立大學博士。
他先後仼職於霍尼韋爾、電腦科學公司、洛克希德馬丁、雷神、國際商業機械等大公司,以及其它幾家中小型公司。退休前後,曾經在多家非營利機構擔任各種敎職義工,同時熱衷於中英文寫作。
他早期在萊希爾基督教華人循理會,和馬利蘭華人浸信會聚會將近卅年,並且擔任各組同工、組長,與執事、執事會主席等服事多年。大約有兩年半的時間,他也曾每個月一次帶領主日學造就班。現為華人浸信會會友,著有《屬靈與屬世生活誌》、《屬天與屬地生活隨筆》,與新書《談信仰話家常》。
Vis m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