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 bøger
Levering: 1 - 2 hverdage

Bøger udgivet af 1 Plus Books

Filter
Filter
Sorter efterSorter Populære
  • - 一位国军少将的抗战军旅实录
     
    255,95 kr.

    这是一部罕见的由抗战军人亲笔撰写、发自前线的战地报道集。作者吴鸢,1927年投身北伐,1934年起追随王耀武将军,加入后来被称为"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74军,经历了从抗战第一战--淞沪会战到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全过程。战火纷飞之中,吴鸢将军(吴鸢的最后军职是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处少将处长)还担任了范长江等创办的国际新闻社的特约记者,以及《民国日报》、《前线周报》等众多报刊的特约记者,写下和发表了众多战地报道,为抗战史留下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吴鸢将军在抗战前和抗战期间撰写的少量散文、小说,以及后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也收入本书。吴鸢担任江西省文史馆馆员期间,曾帮助多人记录、整理和撰写回忆录,本书附录中收入了少量此类文章。 本书由吴鸢的女儿吴仪东编辑、整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吴鸢的文章散落于各地、多种报刊之中,且多篇字迹模糊不清,为搜集整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在众多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历时20余年,本书全稿终告完成。

  •  
    256,95 kr.

    一部平民精神史 一幅个人化的精神图谱 映照国族现实 时代巨变 夏榆的文字是无法叫人适意的。他的集子是一个打开的洞穴:黑暗、静寂,充满广大无边的虚无。在那里,不时响起瓦斯的爆炸声、救护车的尖锐而疾速的鸣笛、黑衣人震天的哭号,当然还有被淹没的无声的饮泣......夏榆把自己的家庭深深植入矿区的生活,然后无情地撕开,让我们看见暴力、叛卖、暧昧、压抑、惊恐、焦虑和苦痛。他写了自己,从顶班下井的小矿工到京漂一族,那是一部少年的成长史和追寻史。 记者的生涯,让夏榆走得更远,也走得更深。他不但深入到荒瘠的中国腹地,现实中的黑暗地带,还深入 "文革",深入那些早已沉沦于岁月深渊中的集体记忆,直到域外的奥斯威辛和柏林墙。他寻找不幸的人,也寻找倾心的人物;寻找黑暗,也寻找光明的源头。在他那里,国家,民族,轮廓分明而又没有限界。他以悲悯,以理性,以对自由的渴望和人道主义的热情,从中发现人类血脉的联结。 --林贤治

  •  
    230,95 kr.

    "他们如风过无痕,被无视、被蹂躏、被践踏、被遗忘,彷佛这鲜活、美好、无奈、无情的人间从未来过。"作品描写了一九四零年代,在抗战、内战和韩战的战争阴霾下,生活在中国豫皖边界的,一群小人物迥异的个人命运。其中有稀里糊涂被抓了丁、懵懵懂懂被送上战场的李春禾;他的妻弟,主动参军抗日,成为优秀的军人的任天笑,在朝鲜的美军战俘营里,不得不面对回国还是去台湾的艰难选择。天笑的父亲任清泉,一位备受尊敬的乡绅,在乱世中努力尽到家国责任,竭力维持家庭的完整与做人的尊严,却无法抵御和平年代的残暴。他的妹妹任天骄,一位有学识、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却不得不将爱情和婚姻抵押给时代强加给她的命运......大时代巨变的覆巢之下,所有人的命运被改变。即使墙头草,不选边不站队,依然无法自保、无处可逃,依然被裹挟、被卷入残酷的历史车轮。 这是一部写给亲人的,关于苦难的中国祭书。这里,没有恶人,只有厄运,以及对厄运和苦难的的反思。作者将把最初两年的版税捐赠给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寻找战争失踪者"项目。

  •  
    240,95 kr.

    一部厚重昂揚的大時代家國故事一首盪氣回腸的青春讚歌1939年底,中日軍隊在廣西南寧東北的昆侖關山區爆發激戰。作為學生軍的一員,即將奔赴前線助戰的廣西大學學生周婉瓊,給戀人唐少華寫了一封信,附上自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並題字:"送給華留念!在光榮與至美的希望裡,我勇往直前!"周婉瓊,即是本書作者何倩的外婆。基於外婆的家族故事,何倩寫出了這部紀實性歷史小說《西江逝水》,刻畫出晚清以來前僕後繼地追求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兩代人的群像。作品一開頭便展開一幅兼具時間縱深度和時代寬廣度的壯闊畫麵:民國28年,清末留學日本、憑一腔熱血加入同盟會、參加黃花崗起義的周崖洲,此時已過中年,身爲藤縣參議長,看起來老成持重。正在廣西大學讀書的堂妹周琬瓊,一身戎裝前來告別:她已加入廣西學生軍,馬上要開赴崑崙關,協助國軍最精銳的第五軍作戰。此時的她,已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跟她一起投筆從戎的,還有她的戀人、廣西大學物理系高材生唐少華。隨著故事的展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次第浮出水面:同盟會廣西主盟人劉崛,黃花崗戰友林覺民,黃埔同學陳賡、林彪、文強,北伐將領李宗仁、白崇禧,教育家馬君武、陶行知,畫家徐悲鴻,抗日名將杜聿明、戴安瀾,地質之父李四光、兵工之父俞大維⋯⋯在共赴國難的主題下,周家兩代人毫不退縮,昂首前行,在血與火中和他們的同胞一起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迴腸盪氣的大合唱。前面提到的那張見証了那個血與火的大時代的照片,也收入了這本書中。

  •  
    229,95 kr.

    这是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烹饪书。作者杨周彝祖籍松江,祖上富足殷实,抗战前经营百年杂货店"李万泰", 江南精致饮食习惯保留至今。外婆和母亲的烹调手艺高超,他自幼耳濡目染,对家传菜肴有深刻体悟。书中家常菜,或传承于外婆母亲、或借鉴于各地风味、或取经于名师大厨、或浏览于美食名著,通过实践创新,因地制宜,融合为居家烹调的简便技艺,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难得的是,书中提到的不少美食观实在、可亲、接地气,且常常推陈出新,读之令人食指大动,跃跃欲试。

  •  
    223,95 kr.

    身为美食家,扬周彝爱吃,懂吃,讲究吃,自然地,吃也是他旅行中的重头戏:他能准确地找到当地最正宗的名吃、名餐厅,并且告诉你如何正确地打开--不,品味它们:瑞士琉森OLD SWISS HOUSE 餐馆的顶级牛排 ,德国特里贝格镇的黑森林蛋糕,陕西西安的飥飥、糊辣汤、槐花饭、 洋芋擦擦、靠栳栳,岐山的臊子面 ,福建长汀的客家汤宴...... 以美食家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神,杨周彝对咖啡、酒、茶、雪茄也各有一番讲究。与食物一样,品味到最后,品的不只是味道,而是文化。

  • af &#25991, &#33883 & &#28526
    222,95 kr.

    这本"纽约流水",从2006年开始"流"起,本来就是图个好玩,记录下生活中的琐事。不曾想疫情来之后,疫情前的"流水"、疫情间和疫情后的"流"水,"流"着"流"着,调性起了变化。如果说疫情前是莫扎特的降E调第39号交响曲,疫情中是柴可夫斯基的Pathetique,疫情后则是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这些流淌的音符,正如那年月夜,在德拉瓦河看到的流光,在时代的暗流中,折射出一抹生命的底色。--作者自序

  • af &#24070 & Aiguo Ying &#24212
    240,95 kr.

    应帆的这本小说集由多个中短篇构成,但是却并非单个作品的简单集合,而是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阅读这个集子,我们仿佛见证了新移民群体40多年的移居历史--从留学、定居到跨国生存。作者很机智地在一些不同的篇什中给予主人公相同的名字:黛珊和献科。于是,我们在阅读中见证了献科与黛珊的一段段生命历程。应帆的这些作品在写作时间上跨越了20年,记录了美华移民留居美国的情感历程和许多典型的生活细节,这是一种风格平实的移民历史的文学书写,不作惊人之语,也不洒奇情狗血,如一杯绿茶,有淡淡清香,如一幅水粉,素淡悦目。(中国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丰云) 应帆喜欢写他所熟悉的知识阶层新移民的情感困惑。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与周遭的美国生活是疏离的,他们的情感底色是缺乏信任的,迷惘而又孤独的。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却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无奈和随波逐流的惆怅。小说的结局通常是不确定和宿命感的,主人公们被生活的滚滚红尘所淹没。 应帆的小说是细致而敏感的,这种纯个人化的叙述充满不忍与温情,因此成就了他的小说感伤细腻的特色。 (原北美《侨报周刊》主编 刘倩)

  • af &#26354 & &#33402
    242,95 kr.

    曲艺,机械工程博士,资深机械工程师。出生成长于山东蓬莱。2000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赴美,并遇见同年赴美的一生挚爱孙朝辉。2020年,孙朝辉被诊断为晚期结肠癌。在身为生物学家的先生的指导下,曲艺凭借多年理工科训练的基础,大量阅读癌症医治和抗癌饮食文献,希望用实践找出一条治愈之路。2022年,孙朝辉放弃治疗离世。在失去至爱的悲痛中,曲艺禁食四十天,并在这四十天内完成本书的初稿。 这是一份读来让人心头发痛的文字记录。 这是一位妻子记录自己陪伴丈夫与癌症抗争,直到走向生命终点的旅程,以及她在这段旅程中对爱与生命的感悟。这段旅程中有高山,也有低谷,有刻骨铭心的爱,也有撕心裂肺的痛,有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也有着和死亡面对面的凝视。人生的意义,在触摸到死亡这道坚厚密实确据的墙之后反弹,碰触到生命的最深处,灵魂居住的地方。曲艺写下了贴近死亡之后用生命体验出来的那种感悟--不是思考,是生命的感悟。是触及到死亡,才有的背死向生的通透、清明和冷静。她和丈夫在生与死之间疼痛着倔强伸展的爱情,也因之而感人至深。 曲艺在书中还详细记录了对各种医疗机构、各种疗法的就医经验和体会,其中既包括斯坦福医学院、安德森癌症中心、加大旧金山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在内的美国顶级权威医疗机构,也包括自然替代疗法--葛森疗法,无副作用化疗SEF Chemo,和以全方位、个性化癌症治疗体系闻名的Envita, 以及她基于自学和照护经验,制定的抗癌营养食谱等等。对于那些同样在抗癌路上跋涉和探索的病患及家属们,她的分享提供了极富实践意义的参考。

  • af Panpan Gao
    264,95 kr.

    从⼩对烹饪⽆感,只因为中国⼈的饮⻝习惯⽽以油盐酱醋调味的⾼磐磐,⼗⼆年前因为健康原因开始⼤量饮⽤新鲜果汁。⼏个⽉后,她不仅身体状况改善,还有⼀个意外的惊喜:味蕾变得格外敏感,能够品尝出蔬菜的本味,那份⾃然的清⽢让她惊喜得就像发现了新⼤陆。 当时正是从菜园到餐桌运动如⽕如荼的时候,也是新式烹饪蓬勃发展的时候, 新式的⻄餐追求新鲜⾃然,崇尚融合创新,厨房正在成为美⻝艺术创作的热点。⾼磐磐开始主动寻找、体验新式⻄餐,从⼤师们的烹饪中懂得了什么叫"⼈间⾄味是清欢";在⽶其林三星餐厅Robuchon,她更有了⽯破天惊的美⻝体验:"我明⽩了我所尝的根本不是美⻝,⽽是由味道,⾊彩,形态,温度组成的艺术佳作。我也根本不是来吃饭,⽽是来经历顶级的艺术体验。"从⻄海岸到东海岸,从旧金山到哥本哈根,从秘鲁到⻄班⽛,这本书记录了这场惊⼼动魄的美⻝之旅。磐磐以⽣花妙笔,⽤⽂字记录了她所体验到的不同烹饪⼤师们调制的各种⽆形滋味,也记录下她强烈的精神感受和体会。让我们追随她的笔触,⼀起来体验这场独⼀⽆⼆的美⻝之旅吧。

  • - 一個外省人的台灣回憶
    af &#40643, &#38597 & &#32020
    208,95 kr.

    "那是外省人被迫浪跡台灣,望鄉不見歸路的年代,他們流徙孤島,心在祖地,這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感情在動盪的世道裡,只有默默索求於舌尖上,細細的吸啜並品嚐從茶香到稻香的熟悉記憶,慰籍基因種子裡深植的土香。" 作者生於台灣,是外省第一代。她在這本書裡用稻香与美食串起來的,是對滋養她成長的那方水土的眷念,是對動蕩歲月中千方百計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父母長輩的感激與懷念,更是一個成年人回首懵懂往事,對當年身處其中而不自知的歷史的重新發現。從隨太平輪葬身海峽的作家、出版家姑父,到抗戰飛虎隊中方代表、日本投降時接管台北戰區空軍司令、孫立人將軍陸軍總部轄下情報署長林文奎將軍的遭遇,到父親與葉公超先生的忘年交,等等,為這滿载個人記憶的小册子,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感。

  • af &#38597, &#23071 & &#28201
    243,95 kr.

    这是一部自传体纪实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位普通中国人的血泪沧桑历史,记录了他所经历的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建立新中国、建国之初,以及后来一系列政治斗争,反右、大跃进、文革,直至中国跌落至濒临崩溃的黑暗深渊。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从小失去父亲庇佑的孤儿是怎样跌跌撞撞地成长,感受他在成长中所遭遇的无尽的贫穷、苦难和辛酸。他把对父亲朦胧的爱转移到对父亲的政党和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却在年仅17岁时,因为说了一句真话而被党抛弃、除名;在随后的反右斗争中,他又被打成右派,成为阶级敌人,在24岁的青春年华,在政治上被处以死刑......你将看到一个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之中,如何翻滚挣扎,如何摔得头破血流,又如何小心翼翼地生存下去。你也将看到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心存的正义力量,看到他 "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的思索。作者温雅娟,动荡的文革年代出生于草原钢城包头,在黄沙漫漫的边塞小城度过物质极度匮乏的童年和少年,精神却一如草原骏马自由奔放,无拘无束。18岁时,怀揣当年烈士祖父未竟之学业梦想,以极优异的高考成绩放弃北大而进入北师大。毕业后担任大学会计教师若干年,外企财务总监若干年;移民加拿大之后,专业税务师若干年。育有两名学业出色的子女,父慈子孝,家庭美满。本书是作者基于父亲的笔记与父女之间的多次交流,以父亲的口吻和自传的形式,首次开启的文学探索,也是作者与上个世纪的历史展开的无数次对话。疫情肆虐期间,作者闭门造车,笔耕不辍。历时三年,搁笔之时仍意犹未尽。唯愿此独立之思考和不屈之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愿我们的民族不再经历这样的磨难!

  • - 一位中医师在美国的中医实践与思考
    af &#20234, &#29579 & &#26126
    252,95 kr.

    针灸,带着奥妙东方文化与哲学的神秘色彩, 四五十年来逐渐登上了美国医学的大舞台。人们带着不信、迷信与半信半疑的心态踊跃尝试针灸。首先发现它能止痛,这可解决了大问题,科学家们纷纷从西方医学的角度、解剖学的理论来刨析其机理,意欲把针灸纳入西医学理论的框架,成为西医治疗的一个技术手段,一个therapy。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疑难杂症,如心肌病、急性肾衰、重症肌无力、莫名复视、椎板手术后二便瘫、心绞痛、胆绞痛、胃痉挛、胃下垂、消化不良、膈肌痉挛、焦虑发作、Bipolar、荨麻疹、肠激惹、fatigue、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硬皮病、退化性膝关节病、不安腿、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等等等......众多西医查不出来病的病,查出来也治不好的病,多次急诊也解决不了的痛苦,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病症,瞬间或几次被针灸治好了,why?解剖学不够用啦。 针刺到底能够治疗什么病症?针刺的本质是什么?看在美独立开业30余年的执照针灸师王伊明医生娓娓道来:针刺是促进自愈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一切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其其指挥下的神经、肌肉,骨骼肌、平滑肌等等的功能紊乱在中医理论框架下,都是气机失调。这些气机紊乱症候群有共同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散在于内外妇儿,神经内分泌免疫,甚至眼科、足科、皮肤科等等各科。其诊断有症候群、发病特点可以依据,其治疗有规律可循。"气"是西医理论的盲区,那么医患双方是如何感知这神秘之气的?针刺时候的最佳针感是什么?什么样的疾病、什么样的人群可能从针刺治疗中获益?王医生在最新出版的《医话随笔》中平实地道出她的经验笔记。王伊明医师1977年毕业于原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留校先后任教于方剂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991年来美,1992年作为针灸师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独立开业至今。王医师不仅医术精湛,广为病人所称道,而且勤于思考,多有学术成果。曾受命编辑并导演部级课题电教片《中医痰饮》,著有《家庭饮食保健法》(北京出版社1993年6月版)、英文针灸宣传册《How Does Acupuncture Work》等,并在中美报刊上发表《为古方权量正本清源》《理论中医的研究对实现中医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中美中药概念差与译差》《针刺调理气机紊乱思路》等多篇论文。曾在北德州大学(UNT)人类学系,德大达拉斯分校(UTD)人类学系等作中医讲座。

  • af &#24503, &#34081 & &#36149
    230,95 kr.

    玛莎-儒特(Martha Root, 1872-1939)是巴哈伊重要的早期信仰和传导者,去世后被尊为"圣辅"。中国是她全球传导之旅的重要一站。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英文报刊资料中爬梳整理出线索,理清了儒特中国之行的具体行程、日常起居与传导活动;尤其是她与中国知识界和中英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由于世界语与巴哈伊的紧密关系,本书也第一次梳理了上世纪早期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胡适、胡愈之、蔡元培、周氏兄弟、于道泉、陈原、冯省三等对世界语运动的支持和推动。

  • af &#20313, &#26149 & &#28891
    271,95 kr.

    这是加州尔湾一位热心公益、钟情写作的华人牙科医生的疫情日记,为美国的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详尽充实、视角宽广的记录。从2020年3月21日到2022年11月27日,这册日记差不多完整地伴随了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始终。它记录了疫情期间的几乎所有重大公共事件,从围绕口罩的抢购与捐赠,疫苗风波,到"微信保卫战",到疫情期间爆发、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如"黑人的命也是命"、反亚裔歧视,乃至中美贸易冲突,2020年美国大选及其所带来的撕裂,也记录了所在的华人社区疫情期间丰富多样的生态:从互相守望、齐心协力为所在地捐赠物资,到组织参与公共活动,发起公益行动,到传递谣言阴谋论、不容异见,等等;当然,还记录了余春烛与自己的小家庭疫情期间从紧张应对到谨慎出游,再到从容享受生活的过程,以及对于防疫抗疫方式、种族关系、中美关系、统独问题等诸多热点问题的独到思考。在书的最后,也收入了余春烛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诗、小说、散文、书评等文学作品。这是一份紧贴生活的时代记录,也是一份坦率真诚的思考记录。阅读这份记录,不仅会将我们重新带回刚刚过去的疫情时代,拾回已然淡去的疫情记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契机。

  • af &#24503, &#34081 & &#36149
    266,95 kr.

    这是原山东大学教授、《文史哲》主编、季羡林晚年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的文化随笔集。书中共收入随笔七十余篇,分为五辑,分别是"文化短平快"、"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化"、"季羡林文化现象",涉及中国近代教育、知识分子、东方哲学、比较宗教与文化、巴哈伊在中国的传播、季羡林的学术与早年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 - 抗日殺奸團成員口述歷史實錄
     
    343,95 kr.

    抗戰爆發後,被日軍占領的平津地區活躍著一支由中學生自發組織的抗日團體--抗日殺奸團。他們多次在天津和北平展開爆炸、暗殺等抗日殺奸行動。在抗團組織遭到日軍破壞之後,他們的行動轉向了搜集情報和動員知識階層脫離淪陷區等工作。這個團體的成員多半是高官貴戚、富商名人之後,非富即貴,比如: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的外孫女馮健美;北洋海軍總長劉冠雄將軍的孫子劉友深、劉友淦、外孫王文誠、王文鑒; 偽滿總理鄭孝胥的兩個孫子鄭統萬和鄭昆侖;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的兒子孫湘德和女兒孫惠書;等等。 他們親自組織、策劃並親手執行了影響深遠、甚至引起中英日三國外交紛爭的暗殺活動。 當年或傷或死於他們手中的漢奸有: 《新民報》編輯局局長吳菊癡; 北平建設總署、總工局局長俞大純; 教育局局長陶尚銘; 天津商會會長王竹林; 天津儲備銀行的經理、海關督查程錫庚等。 未刺殺成功的川島芳子和周作人。今天,抗日殺奸團的成員已日漸雕零,這段歷史更是鮮少為人所知。本書作者賴恩典自籌經費,花費數年時間,奔赴北京、上海、美國和臺灣,找到並采訪了仍然在世的七位當年的抗日殺奸團成員,錄製下寶貴的視頻資料,並從中整理出30余萬字口述歷史,匯編成這本《逆流者》,為這段歷史保留下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而今這七位老人只剩三位在臺灣,中國大陸已無抗團成員,全球抗團成員也僅剩五位。

  •  
    337,95 kr.

    弥勒是一位世界老师,他是一个来自另一个维度--被许多人称为"精神世界"--的能量。正如他多次强调,他只是一位老师,仅此而已。这本书汇集了弥勒2000年至2016年间所有的428篇通讯,覆盖了与当今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题材。尼哥底母先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内容和主题进行了归类整理汇编成集,并取名为"生命真谛学"。弥勒的所有通讯都是他通过他的人类深度通道玛格丽特-麦克尔罗伊通道,最初都发表在弥勒英文网站--www.Maitreya.co及弥勒中文网站--www.Maitreyachina.com上。读者可以通过浏览这两个网站了解更多信息。弥勒教导的主要信息关乎于每一个人:你在人世的生活是要完全真实地对待自己、掌管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的人生之主;你人生的目的是理解自己,释放前世生活能量,化解自己的业力和学习你为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功课;你的出生星象图是你为自己选定的人生计划和方向,通过它,你可以找到对自己人生的所有答案和前进坐标;你是唯一一个要对自己人生全权负责的人,你创造自己的现实和未来;每一位进入你生活中的灵魂都是你的一面镜子和老师,他在帮助你学习你的人生教训,等等。

  •  
    280,95 kr.

    2020年2月26日,加州戴维斯大学医院确认一周前收治的一位病人测试阳性,是加州当时所知的第一个新冠病人。2月28日,一位没有明确接触史的老年妇女检测阳性,入住了离作者住处不到十公里的El Camino医院。2月29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在西雅图去世,是美国当时已知的第一位由于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的患者。这一天,冬凯开始结绳记事。 在瘟疫最严峻的这个期间的100篇日记中,冬凯记录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他所看到的丑恶,更记载了他看到的大爱;记录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愤慨,更记下了争取公平正义的人们给他带来的力量;记下了他对受到挑战的民主制度的担忧,更记载了捍卫民主制度的人们给他带来的鼓舞。最重要的,是每一篇日记给他带来的审视自己内心的宝贵机会-- 特别是在那心神不宁的时候。为本书撰写后记时,正值2021年的美国独立日。冬凯感慨:虽然我们还没有取得对瘟疫的最后胜利,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没有达到所能达到的美好,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的丑恶;而当我仰望不远处上空升腾的节日焰火的时候,我知道:明天,会更美好--因为我们在一起。

  •  
    302,95 kr.

    二戰時期,根據中美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一批批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先後被送到美國,參加培訓。大部分學員學成歸國,投身於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許多人為此付出了年輕的生命。還有一部分學員則在培訓期間逝於飛行事故。由於戰亂和中國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他們的家人大多未能得知他們死難的具體情形,更不瞭解葬在何處。而這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年輕人,如同被遺忘的孤兒,七十年來遠離祖國與親人,在異國他鄉,一抔黃土,掩埋了他們殺敵報國的雄心。 本書作者李安的二叔李嘉禾便是如此。1941年,西南聯大物理系三年級學生李嘉禾投筆從戎加入空軍,次年秋赴美,一去未歸。六十年後,李安家人終於在德州埃爾帕索(El Paso, TX)布利斯堡國家軍人公墓找到了他。去墓地祭拜二叔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在李嘉禾墓周圍,還有不少同樣鐫刻著"Chinese Air Force"的墓碑,這些都是與她二叔一樣,被時代風塵掩埋的民國空軍。 李安面對墓群立下誓言:你們都是我的二叔,我一定要幫你們找到親人!從2018年初開始,三十年來只關心高科技項目進展的"矽谷人",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和使命感走進了史料堆,邁上了尋找抗戰飛行員家屬、研究和記錄抗戰空軍赴美培訓史的歷程...... 海內外志願者和空史專家從四面八方伸出援手,民國空軍赴美系列歷史資料和照片逐漸從封存已久的檔案櫃、歷史文獻資料網站、博物館搜尋出來,還有一些來自個人收藏。一系列珍貴史料,成為尋親認親的重要線索和依據。在愛心志願者、電視台、報社等媒體,以及"龍越基金會"的幫助下,李安已經為三十三位赴美殉職空軍找到了親人。在這個過程中,她將民國空軍赴美培訓的歷史,從高層決策到具體執行,從後勤運輸到培訓課程、生活安排等等,系統地挖掘整理出來,於是有了這本"尋找塵封的記憶"。 壯志未酬的年輕飛行員們,可以安息了。

  • af &#26446, &#33402 & &#23041
    199,95 kr.

    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普及。 李是一位任职于硅谷某高科技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某一天,他遭遇了一场已经极为罕见的严重车祸,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奇异的空间,这里的人都是粉白色的皮肤,拥有身体自动修复的能力。 很快,他得知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不论是智能上、科技上还是道德上、精神上,都远远高于地球文明......

  • - 我與文化名人們的交往
    af &#39640, &#40065 & &#20864
    239,95 kr.

    高魯冀,1941年生於天津,1959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因家族關係與著名畫家黃永玉交厚,並進而與著名作家沈從文、蕭乾等成為摯友。1980年赴美國留學,曾在包括香港《文匯報》在內的多家中文媒體任職,以調查報道台灣作家江南遇刺案而聞名遐邇,並因工作關係,與著名学者何炳棣、夏志清、田長霖,畫家侯北人、朱屺瞻,收藏家王己千、曹仲英,以及訪美的數學家華羅庚,畫家吴冠中、劉國松等等建立起友誼。 作者現已年近八十,本著對歷史的責任感,將他珍藏的與這些文化名人之交往記憶,以及一些從未發表的書畫饋贈、往來信函,公諸於眾。他说,"我若不寫出來,無人能知,更是我對歷史的虧欠。"

  • af &#20043, &#26446 & &#24910
    200,95 kr.

    李慎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 1923年生于无锡,194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 后进入新华日报、新华社,负责编辑出版为高层内部阅读的《参考资料》和《参考消息》。曾担任周恩来、邓小平和赵紫阳的外交秘书或顾问并陪同出国访问。中共十二大中央工作报告国际部分撰稿负责人。1957年因为倡导"大民主"被钦定为右派。1980年负责筹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并担任美国所首任所长。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所所长, 1989年后离职。晚年致力于自由主义研究, 被誉为中国世纪之交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 1999年他的《风雨苍黄五十年--国庆夜独语》震撼海內外,一时洛阳纸贵。2003年病逝于北京。本书是李慎之去世之后, 由美国所的同事自发组织撰写的纪念文集, 作者包括美国所第二任所长资中筠, 第三任所长王緝思, 著名学者茅于轼、任东来等, 以及众多由李慎之招入所内, 受其教诲与精神感召的学者和"年轻人们"。文集从不同侧面回顾了1980年代,在李慎之领导下,美国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华美国学会等开创性机构和刊物的筹备、创办经过, 丰满地呈现出李慎之作为学者与独立个体的品行修养, 以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类命运虽九死犹未悔的真正知识分子情怀。

  •  
    245,95 kr.

    "老卒"是上世紀中期兩廣一代逃港群體中,對於多次逃港者的稱呼。本書作者借用為筆名,創作了這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中國從1950年代延續到1970年代末期的"大逃港"浪潮中的一个个案。 主人公杨帆是一名具備獨立思想的廣州青年,高中時被下放到農村"支援農村建設"。經歷多年人生曲折之後,他成為千万名对現實不滿,渴望以逃港改變人生境遇、尋求自由民主的青年中的一員。 本書記錄了杨帆惊心动魄、艱苦卓絕的多次逃港經歷,也通過杨帆的所見所聞,為那個時代形形色色的逃港青年们绘制了一幅群像,其中有像他一样的知识青年,有迷途知返的造反派,也有小偷,赌徒,普通農民、市民,等等。作者也記下了自己對於逃港的思考:1949年後由上層發動的歷次政治運動,並非真正的"群眾運動"。相反,為追求平安、美好的生活與自由民主而持續数十年的大逃港,才是真正的、自發的群眾運動。 書中还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逃港相關的技術與細節,從逃港路線的選擇,指南針、橡皮筏等的手工製造,到偽造身份(報流)、偽造介紹信(流霖),再到逃港者中流行的"行話",以及政治大氣候對逃港的影響,等等,堪稱一部小型的逃港百科。

  • af &#20013, &#31584 & &#36164
    245,95 kr.

    "资中筠先生,大概是今天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中一位最受尊敬的老前辈了。"--梁文道 "她不阿世、不迎俗,以独立的人格,自立于天地之间。"--杨继绳 "作者绝少废话,叙述简练直白,切中肯綮,持论倘正,隐藏启蒙理想,这是上一世代的大家风范。"--豆瓣读者"无异议" "资中筠先生实乃真的勇士,遗世独立、风骨傲然的士人也!"--豆瓣读者龙辰 本书是继2011年《资中筠自选集》、2013年《老生常谈》之后,著名学者资中筠的又一个自选集,收入其2013-2022年间尚未入集的文章,以及讲座整理稿、访谈记录。全书共两卷、八辑,涉及学术思考、公共话题、私人生活等各个方面。上卷四辑为:文化教育、公益与社会改良、闲情与杂感、访谈录,下卷四辑为:历史与救国、世界观察、思故人、音乐家园。 资先生的主要著作,如全面介绍美国的《二十一世纪的美国》《美国十讲》,研究美国公益组织发展演变历史的《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探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都是相关领域的扛鼎之作。最近的作品包括自传《蜉蝣天地话沧桑》(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这部收入其最近十年作品的《夕照漫笔》,一如既往地思想敏锐,见解深入,而文风平易,晓畅如话,真正大师气象。 壹嘉出版敬告读者:根据读者反应,我们发现2023年3、4月间销售的部分《夕照漫笔》下卷有印刷质量问题,对此我们深表歉意。请买到问题书的读者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进行免费调换。联系方式:1plus@1plusbooks.com。该问题只涉及3、4月间印刷销售的部分批次,之后的批次已不存在这一问题,请读者朋友放心购买、阅读。

  • - 大一统大数域大常数Q--从∞到∞
    af &#29579, &#29702 & &#26597
    615,95 kr.

    本书是作者一系列无穷大探索发现的原创原著。 [0,1]区间里分数的个数有无穷多个;数轴上整数的个数也有无穷多个。都是无穷多,那么,究竟是分数的个数多还是整数的个数多呢?连续统的回答是一样多。 人类文明有史以来,面对发散无穷大,人类一直望而却步,束手无策。100多年前希尔伯特开列出23个世纪数学难题,排名第一的是康托尔的连续统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排名第八),也是基础数学里最困难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上个世纪哥德尔曾经证明,连续统问题在现有数学框架下无解。究竟在何种框架下才有解,至今人们依旧茫然无知。连续统问题第一次拉开人类探索发散无穷大的帷幕。无穷大探索的本质是数的探索。数的实质迷惑了人类5000多年,分数集合的基数问题困扰人类100多年。 本书作者遵循伟大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原理,深入研究人类思想发展史和数学发展史,深刻分析康托尔无穷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深刻分析数的来龙去脉,采用全新思维方式和强大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分数数域生成率大常数Q,发现了分数数域基数的通项公式,发现了不为人知的数的更宏大的基础底盘--基数数域,构建了以大常数Q为基础统一整合所有无穷大大数域的大一统数学,发现了连续统问题只有在大数域理论框架下才能彻底破解的根本原因,指出了现代数学基础理论--康托尔集合论的哲学基础缺失以及致命基因缺陷和重大原则性错误。作者更从哲学高度深刻分析欧几里得等量公理和皮亚诺算术公理的优缺点以及局限和缺陷,进一步创建了大数域公理体系,为大数域理论提供完整的基础理论支柱和框架,为发散无穷大探索作出了体系性贡献。 作者希望大常数Q的发现能引起全世界热爱科学和数学的勇士们的兴趣,加入计算大常数Q在1010, 10100,101000以及10的更高次方的长征探险队伍,为人类提升蓝星文明等级和寻找特斯拉预言的打开宇宙天门的钥匙助一臂之力。 本书以科普方式深入浅出阐述作者的一系列原创发现,适合中学以上文化的读者阅读。

  • - 培养孩子自我察觉能力的 45个正念游戏
    af &#33298, &#38639 & &#26472
    277,95 kr.

    一本适合3-12岁孩子,也适合父母与老师的静心察觉教养书用游戏帮助孩子静心正念,体会生命帮孩子在游戏中提高专注力与思考力,习得爱与慈悲基于多年教学互动,精心设计的45个简单易学小游戏每个游戏都配合实际的具体教具操作,方便家长和老师使用以孩子视角出发的用语,更容易与孩子沟通"游戏小叮咛"分享游戏心得,帮助老师家长减少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挫折 除了知识之外,教育,还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 这是七年前,蒙台梭利老师杨舒雯读到一起少年杀人案的报道时,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她的答案是:对于生命的觉知与尊重,才是每一个新生命来到世界之后,首先应该学习的。健全人格生命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的起点。 从那之后,她将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潜心钻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儿童正念生命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她在加州的教学实践效果令人惊喜: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学会了正念静心、自我觉察,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生命意识的增强,专注力与思考力的提高,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和快乐感的提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也得到改善。 舒雯将多年积累的教案、想法、心得整理成书,让更多的老师、家长可以从中获益。这套书共三册,将从人类共有的四个觉知层面(身体、想法、情绪、爱与慈悲)入手,帮助孩子提高对生命的全面知觉。本书是第一册,重点是对这四个觉知的入门介绍和身体察觉。 如果你是3-12岁孩子的家长,或者是一位幼儿园、小学老师,如果你对于教育有过同样的困惑与思考,试试这本书!你不会失望的。

  • af &#20013, &#31584 & &#36164
    256,95 kr.

  • af Minsheng Liao
    652,95 kr.

    The Economics of Cruise Ships is a comprehensive look at every aspect of the cruise ship industry. The book examines the industry's structure, economics and products, its management model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industry's growth in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ruise ship markets, China. The first of its kind, The Economics of Cruise Ships i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research, detailed case studies, and original innovative ideas. The book will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the cruise ship industry, the challenges it currently face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 The Economics of Cruise Ships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one affiliated with or an interest in the cruise ship industry. Professor Liao Minsheng is vice president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China. He also holds leading positions in multiple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China Pacific Society, the Key Laboratory of Island Tourism Resources Data Mining,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Cruise and Yacht Research Base, among others.

  • af Dawu Yu
    242,95 kr.

Gør som tusindvis af andre bogelskere

Tilmeld dig nyhedsbrevet og få gode tilbud og inspiration til din næste læsning.